九月里竟然有那么三四次都有记录的冲动,委实难得。
但终归是没提笔,思绪纷杂,单独成文嫌短,编成微博又嫌随意,发朋友圈更有装逼嫌疑,索性攒到月尾一并了结。
关于阅读
去年列了一堆阅读计划,最后堪堪读过30多本书,其中不少还是小说一类,的确不够长进。所以今年年初便给自己定下每个月至少5本书的目标。执行至5月底发现效果不理想,自己找了不少借口,比如想看的书资源太难找又不想买或者不慎挑了一本页数过多言语晦涩根本就是一个月都看不完的一本书之类的,所以6月开始改变计划,每天坚持早起阅读,不管多长时间,但一定要读。
以前倒从未质疑过自己是热爱阅读的,可大学时期看的更多的还是各种小说,不能说毫无帮助(至少大学里,甚至至今都认同的一句话“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以及怎样才能得到它”还是出自一篇耽美文-_-),但一旦涉及与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自己的积累就显得捉襟见肘。整个6月处于相当迷茫的时期,遇到很多问题,并非无法解决,但总觉耽溺于细节,活得被动。
想起《三体》里关于高维和低维的描述,身处三维的人总是可以轻易理解二维的事,但二维的事物却很难明白三维的人,正如人也很难明白四维以及更高维的事物。但是在无意中看到黑客余弦的自我介绍文章中也提到了相应的点。令他明白这一点的是《时间简史》。于是我想 这是不是可以作为我的起点。啰嗦那么多,其实只是要说6月的新阅读计划里第一本书就是它。
即使是经过大幅精简润色的译本,对于文科生来说《时间简史》阅读起来依旧不易。挺着每天至少20页,花了半月有余的时间总算看完,并非所有东西都明了,但依靠着能看懂的部分,也感受到苍之涛里慕容诗的台词:“我们真的就像大海苍苍波涛上,那些浮浮沉沉的小木片”。无甚新意的句子,却有了更深的感触。这本书没有解决燃眉之急,但始终坚信它的影响会触达生活与思绪的细枝末节处。
在之后的两个多月里,阅读的习惯终于保持了下来,日均时间也从20min提升到了50Min,经历了《时间简史》的晦涩,再看其他书明显轻松许多,因此阅读量也上去不少。也就在一两个星期前,突然感受到了阅读积累所带来的质变。曾经看过的互不相关的书里提及的点都串联了起来,就好似经脉被打通了,对于工作正在跟进的项目的规划突然变得清晰。凌晨3点半醒过来,思绪多得快要把脑子都挤爆,只能爬起来奋笔疾书两个小时才作罢,待成品PPT出来时,有种武功精进一个境界的畅快。
不过这不是结尾。也就是在这一两个星期里,体味到“想到不等于做到,做到不等于得到”。这句话没记错的话应是出自这几天看的武侠小说,就看到这么一句的一刻,明白了为何即使自己想得通透,这两个星期事情依旧不如预想中的那样。自己尚且只迈出第一步,而第二第三步远比第一步要难得多。
关于婚礼
20号休假回家,意在参加21号高中挚友大宝的婚礼。
这算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参加朋友的婚礼,比起与父母同去的那些陌生的长辈子女的酒席,有了更多的感慨。
婚礼在一个五星级酒店举行,摆了约四五十桌。我到得不算早,场内的酒席已经快要坐满,大宝的亲戚引我至靠近舞台的一桌,仅这一桌有1个我认识的同班女生,只剩一席,与同班女生间还隔了一个,所以并没有太多机会聊天。
在仪式没有开始前,舞台投影循环播放大宝和她老公的婚礼视频,视频内容是他们的婚纱照和今晨迎亲的一些花絮片段。
我看着已为人妇的大宝,想起我们的初识。
高一住宿舍,有学生宿管晚上会来查房。夏末的夜晚,大宝特别屌地敲门进来,一手端着一块西瓜,一手指指点点说这里要打扫哦那里要收拾哦然后又屌屌地出门走向下一间宿舍。我们这厢关了门就开始翻白眼:尼玛不就是个宿管要不要那么拽哦!
一晃一年到了高二,和大宝分在同一班,依旧不相熟,不过发现了大宝和记忆中的貌似不太一样,貌似挺随和的一姑娘,从不傲娇不发脾气。大约是高二下学期,大宝成了我的前桌。我和同桌还有前桌后桌6人渐渐玩成一团,课间最爱的便是扑克七鬼五二三一。七鬼分缴分制和挤分制,我们常玩挤分,当牌叠剩的牌还有几张时,大家都会很有默契地开始过牌,因为这个时候先出牌的人最无优势。这里的大家不包括大宝,玩过那么多次,大宝依旧是最缺心眼的那个,许多次仅剩几张牌时,大宝依旧抢着要牌。完了之后大家都笑她,放今天来说应该就是叫呆萌吧。
随着七鬼麻将烧烤的次数递增,我与大宝也愈加熟络。忘了是怎样的开头,曾有那么一个晚上,我们买了两份文化巷的印度菜菜酸奶,回到我家里,边吃边看宫崎骏的动画。一部《幽灵公主》,一部《风之谷》。看后一部时已近深夜,记得大宝一直和我强调片子越到后面越好看,可我还是睡着了。。醒过来时看了个结尾。这么多年过去,我能记得的,也就是大宝和我说《风之谷》是环保主题相关的电影,以及夜半醒来时看到大宝在身旁时安心的感觉了。
到了大学,各奔东西,联系极少,假期固定原来的6个人能小聚一次,再无更多。巧的是大二时的暑假学新东方,竟然碰到了大宝。大宝的睫毛有几根非常地长,我心里想大概是fashion界新宠问了会不会显得太乡土所以忍住。倒是午饭时大宝自己说起来,原来是种了睫毛,结果没几天就掉得只剩那么几根了-_-笑尿了好吗!笑归笑,心下却也佩服大宝的坦然不矫作。
去年年底大宝带了男朋友,也是她现在的老公,来见我们几个当年一起打七鬼的朋友,并告知婚期应该就在今年。
仪式就要开始了,视频已经停止了播放,司仪登场。
第一个环节,是新娘由父亲挽住,从门口走向舞台,新郎则从舞台出发迎向新娘,由新娘父亲将手交到新郎手中。
全场灯光暗了下来,庄严的音乐响起,宴会厅大门打开,晃眼的追光灯立马跟上身穿婚纱的大宝随她和她的父亲移动,直至宴会厅中央。新郎接过大宝的手,半膝跪下许诺“从我第一眼见你我就爱上了你……或许我以前做得不够好,但从今天起我一定更加体贴照顾你,让你成为最幸福的人。”
我有些想哭,只因看到了大宝,想起以上种种,想起大家的少女时代。
隙中驹,石中火, 梦中身。
关于许诺,鲜少触及感动的神经。这样的表白,不知为何,第一想起的,却是《铿锵三人行·跟陈丹青谈话》里的一节。
这五六十年,全社会发展出一整套语言,煽情,造作,夸张,空洞,打开电视,几乎每个节目主持人都用这种语言说话,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这样说话,即使说的是真人真事,真挚的情感,语言却是空洞,夸张,造作,煽情,而大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我们是从丧失语言开始,丧失了传统,丧失了天性。
从来未曾质疑大宝的老公说的是真心话,他待大宝的真心我们都能看得到。可这些似曾相识的言语,不知在场的人们听过多少次。当台上司仪以貌似庄严的口吻麻溜儿地说出主持台词时,他是每次都怀着同样严整的心意与祝福,还是早已麻木。
第一个环节结束,大宝与新郎都站到舞台正中,到了相互表白我愿意和交换戒指的环节。司仪示意大家聚焦到舞台,见证他们结为夫妻。而大家显然早已熟谙婚礼的模式,夹菜的夹菜,聊天的聊天。到两家老人发言,恭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恭喜发财。台下掌声响起,在音量甚高的背景音乐对比下,显得寥落。之后的敬酒尚未过半,厅里的酒桌就已经空了一大半。身旁做酒店管理的姑娘说,婚宴就是这样啊,常有的事。
我问她,在酒店经常看人结婚摆酒,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她说,有时候挺感动的。
那是有的时候不感动吗?
因为有时候太忙了,仪式开始时也是正要开始上菜,所以就根本没时间看仪式了。如果有时间看到仪式了,都还是挺感动的。
她的眼神很真诚,我想,是自己想太多了吧。
台词虽旧,只要大宝听了觉得是真心,感动就好。
亲朋虽离席得早,只要份子钱到手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