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佛山的夜晚
自得琴社在今年上半年开启了巡演,佛山站是最后一场,离我比较近且在周五,时间也更合适一些,所以果断买了票,位置很好第3排正中间。
疫情之后似乎再也没有独自出过门(首先是外出次数大幅下降,但疫情只是一部分,倒不如说借着疫情的借口我变得更宅了;其次是仅有几次也基本都是和air双人成行),这一次因为他没办法请假,最后也就是我自己独自上路了。
这种感觉竟然有点久违,早几年其实常有,和air异地、以及更早单身时似乎更文艺一些,愿意为了某些文娱活动独自奔赴异地,这样的经历是脱离了daily routine、在两点一线的稳定节奏中偶有出现的偏离。这样的偏离总会带给我一种梦境般的不真实又幸福的感觉——这样的感觉是极其有意识的,在经历的当下就会很明显地意识到,一边欣悦地享受着这样的梦幻感,一边又会预想到结束后踏上归途时的失落感。
今晚在到达佛山大剧院准备入场时,望着将暗的天色,这样的梦幻感如约袭来,我猜自己在半个小时后一定会因为他们的现场而有所触动,心生感慨,真是好期待呀。
距离我上一次去自得的音乐会已经是2年半前,那一场是天真自得2.1,一场更接近实验性质的小型音乐会,除了相对传统的琴曲演奏,重点是电古琴的演绎、四面led的实时图案绘制,算是受众偏小、观赏性小于探索性的一场演出。那会儿我应该差不多学到《忆故人》,对琴曲的理解显然不如现在,听到《醉渔唱晚》的演绎,觉得似乎也不过尔尔(真是臭不要脸的自大啊)。因此这一次,我挺期待自己对曲子的理解感受,是否能有不同。所以也想稍微记一下对于这次音乐会想到的一些东西。
首先还是想先抛开曲子,谈谈自得琴社。两年半过去,再次看到他们的演出,不再只是感性被动地接收,而是会开始思考他们近几年的变化,或者说他们与其他传统文化传播者的一些不同。我想核心是在于他们对素材完整的包装能力。以古琴为例,传统的古琴视频,可能就一个人坐那弹出来就差不多了,但大部分琴曲的悦耳程度是不足以支撑大部分没有古琴基础的人完整听完的。自得起始时想到的应对方法是很多人都想到的:古琴改编热门ip曲目以提升悦耳度,以及琴者个人妆造(例如剑三系列)使得琴曲视频的观赏性不再只停留在听的维度,还增加了看的维度。
但到了后面,自得开始进行曲目改编,不再只是古琴,而是更多乐器都参与进来的作品,配器的丰富和优秀的改编让悦耳度大为提升,尤其是鼓的加入让曲子更富有节奏感,古筝、笛子等民乐器的加入让曲子更富有韵律,这些都弥补了传统古琴曲的短板,是更符合现代人音乐审美的,不得不说这一点非常聪明,而且个人认为优秀的曲目的改编/原创应该算是自得的壁垒,其他人想抄都没法抄,自得如果没有T神,真的起不来。
除了优秀的曲目作品,自得还在围绕这些曲目做更多的立体设计,从简单的演奏者妆造,到静态布景,再到独创性的画卷式背景,尤其后者,我觉得算是自得出圈的一个引爆点,后来b站很多up主竞相模仿(但看过的几个说实话妆造和场景的精细度真的没办法和自得比)。自得会把曲子当做一个故事,会去思考它要怎样去讲述或表达这个故事,音乐只是其中一个元素(相对主要),音乐之外不止妆造、场景,还能融入舞蹈、特效,甚至是表演者之间一些和音乐无直接关联的表演或互动,所有元素都在为讲好一个故事,营造一个氛围而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需要一些创意巧思,还需要有足够的对细节的全面把控,最终呈现出一场高质量的演绎。
最后还想提的,是自得在接地气和有格调之间找的平衡点,看过的大部分传统文化的推广,过于曲高和寡,过于“端着”或注重形式,例如“弹琴之前应该沐浴更衣焚香”这种刻板印象。而自得却能通过极其考究的妆造和美宣来展示格调、高质正经内容中不经意间的俏皮,找到了一个调性的平衡。我想着应该是我兔最喜欢的——会用年轻人的语境进行传统文化和正能量的传播。
最后终于要说到今晚的音乐会感想了(前面铺垫过长)
- 古琴独奏《流水》,和我学的不是一个版本,但也熟悉,滚拂部分会令人非常明显地感觉到两个字——自在。我学的版本七十二滚拂会有很明显的进程感(慢到快到慢,和缓到激烈到和缓),今天听的版本,界限不那么分明,更加随心。
- 器乐合奏《折柳阳关》,有很强的故事感,前半段是传统的阳关演绎“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半风格突变,像是西出阳关后的场景演绎。
- 古筝《铁马吟》,是很好的古筝演绎,但曲子不熟,没有太多想法。
- 器乐合奏《乐极》,这首之前没有听过,但和《折柳阳关》后半段一起,我姑且称之为典型的t神风格,这种风格像是源自最早《权利的游戏》改编曲,琵琶+箫+中东鼓的运用,有浓浓的异域风格。
- 中阮《酒狂》,第一次听中阮的版本,前半段也更多是基于传统琴曲曲谱,后半段加入了新的内容,怎么说呢,中阮的版本多了一丝甜,少了一丝狂。后半段的新旋律,其实已经不太听得出是源自一首传统曲目了,倒更像现代抒情的曲子。
- 器乐合奏《幽兰》,原琴曲版的《幽兰》我是非常喜欢的,最喜欢马杰版本,夏天听感觉倍儿凉爽。今天听的改编版,主要是加入了小打和大鼓,小打给一些氛围,大鼓主要是强化了《幽兰》的节奏感,两者的加入可以说都还是在以悦耳度的提升为目的。虽然还没有学这首曲子,但听下来应该是没有做很大的改编。个人还是更喜欢独奏版,但独奏版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的确太不友好了。
- 器乐合奏《破阵》,看群里人对这首基本都是yyds,不过我个人感觉还好,也还是有t神风格的影子在,听着很过瘾(尤其结尾所有声音戛然而止配合灯光一起熄灭,真的很带感,这也是自得的立体设计的体现之一),但暂且没有留下更深的印象。
- 古琴独奏《离骚》,音乐会里唯二的古琴独奏(另一首是离骚),自得虽然已经在各种曲目中加入了更多乐器,但对古琴还真是一直不忘初心啊(顺便吹一波自得的《神人畅》演绎),但个人可能因为对《离骚》实在不熟,听下来没有太多想法。
- 器乐合奏《醉醉渔,唱唱晚》,又一首老曲新编,的确优秀。故事感也很强,古筝在第一段和结尾段的和声(不知道是不是这么说)让曲子的韵律感大幅提升,中段由中阮引出欢快的节奏,巫毒鼓跟上(不得不说这巫毒鼓的音色真的很容易让人想到水波)笛箫和古琴走旋律,大家一起摇摆,欢快的情绪感染力很强。结尾段是古曲里少见的缓慢又稳定的三拍子,这段算是原创,有种嗨够了回家睡觉了的安宁感(感觉这段应该是借鉴了西方古典乐的表现手法?并没有深入学过但觉得这的确不是传统曲目里的东西)。作为最后的曲子,梦幻感飙升的我留下两滴泪水——马上就要回到两点一线的生活中了。
结束后回头看,整个厅基本满座了,自得的线下号召力强到令人惊讶了,这毕竟是在一个二线城市呀。还有不少迷妹去找T神签名,我选择直接回家。顺便也再聊一聊亲笔签名这件事。为什么粉丝们会迷恋亲笔签名这种东西呢?我想大概是因为有了亲密签名,会让人有一种“与偶像建立/曾经建立了一种很直接的联系”的感觉吧。但当明白这种联系的虚无(这种联系并不会使我的我的偶像发生后续的联系)时,我就不再稀罕亲笔签名了。在看过明星们各种工作间隙给各种周边流水线作业般的签字后,更加坚定这种想法。拿在手里的这份亲笔签名,他在写的时候并不知道谁会拿到;即使亲自写的,极大概率第二天他就不记得你是谁。
今天真的写了好多啊,怀疑是近几年单篇字数+质量最高的日志了。